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家卫生部主管的《国外医学》系列期刊之一,是由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武警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联合承办的以报道国外计划生育/生育健康领域最新研究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的国家级医学信息刊物。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188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400/R

邮发代号: 6-6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160.00

杂志荣誉 1990年获卫生部《国外医学》系列期刊评比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4-1889
  • 国内刊号:12-140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0年获卫生部《国外医学》系列期刊评比一等奖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09年第2期文章
  • 干细胞研究与女性生殖

    成年卵巢可能通过干细胞而再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可形成卵母细胞,为治疗性克隆提供可能的卵母细胞来源,对提高和保存女性生育力有重要意义.近年妊娠相关的干/祖细胞参与母体组织修复也引起关注.随着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研究技术的发展,用不同的方法深入研究,希望能阐明女性生殖的发育生物学机制及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

    作者:胡菲菲;刘嘉茵 刊期: 2009- 02

  • 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

    全基因组扩增技术是一种对微量DNA进行均衡扩增的方法,用于各类遗传检测,对于获取细胞数目及DNA量非常有限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是十分可贵的.该项技术主要包括经热循环扩增和恒温扩增两类方法,其中恒温扩增的多重置换扩增法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技术,目前多重置换扩增法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正备受关注.对全基因组扩增技术的常用方法,尤其对多重置换扩增法及其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做综述.......

    作者:周怡雯;赵晓明 刊期: 2009- 02

  • 孕激素受体与分娩发动

    人类分娩发动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功能性孕激素撤退学说倍受关注.妊娠期间,高浓度孕激素维持子宫的静止状态,很多哺乳动物分娩时孕激素水平是下降的,但人类分娩发动时血中孕激素水平并不下降.目前认为,可能是孕激素受体表达异常导致孕激素功能下降.重点阐述孕激素核受体及膜受体的结构、亚型及表达,并对核受体及膜受体在分娩发动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调节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蒋莉莎;凌斌 刊期: 2009- 02

  • 芳香化酶改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主要的临床特征是雄激素过多和持续无排卵.作为卵巢颗粒细胞中催化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限速酶,芳香化酶在PCOS中具有什么作用?就PCOS患者卵巢中芳香化酶基因改变,芳香化酶的表达及其活性,芳香化酶抑制剂诱导PCOS模型及芳香化酶抑制剂诱导排卵等研究综述,特别是近年芳香化酶抑制剂在治疗多囊卵巢导致的无排卵性不孕方面的临床试验及应用......

    作者:洪琴;曲军英 刊期: 2009- 02

  • 口服避孕药在体外受精周期中的应用进展

    目前口服避孕药(Ocs)在体外受精(IVF)周期中广泛应用,但各位学者研究结果不一.多数文献认为,口服避孕药应用于卵巢高反应和低反应患者可以改善体外受精临床结局,而口服避孕药应用于卵巢正常反应患者,除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周期可通过其对月经周期进行控制,有计划地安排工作以外,并不改变体外受精临床结局.口服避孕药停药后5d或月经第3天给促性腺激素(Gn)优于停药后2d给促性腺激素.......

    作者:宋亚丽;邢福祺;全松 刊期: 2009- 02

  •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中期妊娠研究进展

    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常用米索前列醇)配伍可应用于终止中期妊娠,不仅流产成功率高、安全性好且不良反应少.给药方法一般采用先口服米非司酮,随后间断给予米索前列醇,后者多采用阴道给药,但舌下含服等其他给药方式也有很高的实用性.对于两药的给药间隔常选择36~48h.但研究证实,间隔可缩减至24h甚至更短,米索前列醇则采用间隔3h给药1次,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米索前列醇的佳剂量需进一步研究确定,使该种配伍......

    作者:闫鼎鼎;黄丽丽 刊期: 2009- 02

  • 口服避孕药的非避孕益处

    随着对口服避孕药(OCs)认识的逐渐加深、完善,现已知口服避孕药除具有确切的避孕效果外,还具有除避孕作用外的益处.目前,常用于多种与内分泌有关的妇科疾病,如治疗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用现代低剂量复方口服避孕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也有较好的效果;在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女性,激素可防止骨密度降低;还可降低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口服避孕药总体来说是安全的,但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对其效......

    作者:林农;渠洋;张维嘉 刊期: 2009- 02

  • 新型孕激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新一代孕激素经结构调整后只结合孕激素受体以发挥其孕激素活性,无明显其他激素作用,受体选择性更强,疗效更佳.其中代表性的新型孕激素包括:地诺孕素、屈螺酮、醋酸诺美孕酮、曲美孕酮和和醋酸烯诺孕酮.新孕激素的设计更接近天然孕酮的结构和功能,在用于避孕和激素替代治疗时,对体内代谢和相关疾病的也产生了影响,如静脉血栓栓塞、脂类代谢和动脉硬化、雄激素过多症及乳腺肿瘤等.总之,这类孕激素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基础与临......

    作者:马丽;谢淑武;曹霖;朱焰 刊期: 2009- 02

  • 宫内节育器的应用进展

    宫内节育器的临床应用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70年代以前,以惰性宫内节育器为主,70年代后,含铜和含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上市,80年代我国研发了含铜含药(活性)宫内节育器.宫内节育器是中国目前使用普遍的避孕方法,其使用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近的两项研究显示,由政府采购的官内节育器,多具有较好的性能,特别是元宫药铜220和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的失败率更低.失败率较高的单圈式含铜和含铜含药宫内节育......

    作者:吴尚纯 刊期: 2009-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