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家卫生部主管的《国外医学》系列期刊之一,是由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武警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联合承办的以报道国外计划生育/生育健康领域最新研究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的国家级医学信息刊物。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188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400/R

邮发代号: 6-6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160.00

杂志荣誉 1990年获卫生部《国外医学》系列期刊评比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4-1889
  • 国内刊号:12-140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0年获卫生部《国外医学》系列期刊评比一等奖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08年第6期文章
  • 妊娠期短暂性尿崩症的研究进展

    妊娠期短暂性尿崩症(TGDI)是一种罕见的妊娠合并内分泌疾病,本病是因抗利尿激素或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的合成、分泌、代谢异常,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引起,在妊娠晚期或产褥期出现以多饮、多尿、烦渴和电解质紊乱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危害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危及孕产妇及胎儿生命.其发病机制主要考虑与妊娠期血管加压素酶的活性变化有关.妊娠期短暂性尿崩症经早期诊断、积极应用去氨加压索治疗和及时合理的......

    作者:吴丽群;熊春秋;黄引平;董若琳 刊期: 2008- 06

  • 子宫内膜息肉病因学及易患因素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息肉(EP)作为生育期及了围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尚缺乏统一认识和有效处理.目前多认为其发病与子宫内膜局部的雌孕激素受体失衡及细胞增殖凋亡异常有关.从雌孕激素受体、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基因变化及细胞因子和酶等方面综述子宫内膜息肉可能的发病机制,同时总结激素替代治疗、他莫昔芬、体质量指数、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以利于临床研究及治疗.......

    作者:王云丽;黄向华;李晓冬 刊期: 2008- 06

  • 母体血浆中游离胎儿DNA研究进展

    母血浆中游离胎儿DNA是无创伤性产前诊断中胎儿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对游离胎儿DNA的来源、生物学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倍受关注.现已开展胎儿性别鉴定、RhD基因检测、STR遗传标记检测、胎儿非整倍体检测等应用研究.母血浆中游离胎儿DNA提取方法的发展和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的应用.为母血浆中游离胎儿DNA的研究开辟了新前景.就母血中胎儿DNA来源、生物学特点,分析方法、基础性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进展情况......

    作者:高慧双;苏恩本 刊期: 2008- 06

  • 多囊卵巢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妇女月经紊乱常见的病因.良好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目前几种常见的多囊卵巢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注射雄激素、持续光照、注射雌激素、联合注射胰岛素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芳香化酶抑制剂所建立的模型,阐述模型建立的基本机制,比较与临床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异同,并探讨模型在科研中的价值.......

    作者:李轶;梁晓燕 刊期: 2008- 06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免疫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一种常见的阴道黏膜真菌感染性疾病,对女性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反复发作而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与宿主的全身和局部免疫状态密切相关.随着研究深入,对假丝酵母菌的致病性及机体对阴道局部假丝酵母菌侵袭的反应,特别是机体和阴道局部对假丝酵母菌侵袭的免疫机制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就近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免疫致病......

    作者:邸石;周隽;刘先洲 刊期: 2008- 06

  •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在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RM2)是DNA合成和修复的限速酶,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乳腺癌、胰腺癌等肿瘤中高表达.研究表明,其高表达增加肿瘤治疗中的化疗抵抗,产生耐药问题,由此激发了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的研制和开发,其中具代表性的是3-AP和吉西他滨.目前在其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研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在其相关肿瘤中的意义和治疗已逐渐成为热点与重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望通过阻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作者:王玲玲;周怀君 刊期: 2008- 06